近二十年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高科技成果的應用,信息的交流,使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批新詞新語應運而生,新事物、新概念層出不窮。新詞的生成速度驚人的快。比如:"電腦"剛剛世間,"網吧"、"光盤"、"多媒體"就接踵而來。剛剛表彰"軍嫂","空嫂、呼嫂、礁嫂、紅嫂、報嫂、接送嫂、抗洪嫂"就紛紛登場。如此等等。
眾所周知,語言是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象征,一定時期的新詞新語是一定時期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應。面對改革開放出現的新詞新語,作為一名外語工作者應責無旁貸、及時的將它們譯成準確、地道的外語,以便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國情和發展。怎樣才能做好新詞新語的英譯漢和漢譯英工作呢?下面,筆者結合近年來翻譯當中遇到的新語新詞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內外有別,以不同的方法翻譯不同類的新詞
首先從新詞漢語的產生來看,其源語有二:一是自他語引人,二是自本民族語中新生.顯而易見,對引進的新詞應取回譯法,即還"舶來品"以本來面目。例如,峰會(香港譯為"極峰會議"):summit (conference);克隆:clone ;傳銷multi-level marketing;(計算機)2000年問題:Y2k problem(Y for year, K for kil or thousand);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漢語中某些新詞看似"國產"實乃"進口",翻譯時也需"轉內銷"。例如,白皮書:white paper (不是white cover book);國際大都市:Cocmopolis (不是international city)。其次,漢語中某些舊詞新譯其實也是來自他語,譯時也只能"回娘家"。例如,咖啡伴侶之"伴侶":mate ;X門電話之"門":line-
至于來自本民族語言中新生的詞語,特別是那些具有中國特色,反應本國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詞新語,則應以"信"和"頂"為標準,或移譯,或義譯,或直譯加注。移譯指借用目的語中相對應或基本對應的詞語傳譯。
例如,傻瓜相機:instamatic(商品名〈INSTA(NT)+(AUTO)MATIC〉,焦距、鏡頭均為固定,被稱為foolproof相機)或user friendly camera〈用戶容易使用的相機〉;白條:IOU note(IOU債款、債務,由I owe you的讀音縮略轉義而來):巡回招聘:milk round (一種招聘畢業生的方式,大公司走訪各大學及學院,向求職者介紹本公司的情況并與報名者晤談)。義譯和直譯(加注)是指,大家早已熟知,這里各舉二例,予以說明。減員增效:increase efficiency by downsizing staff;抓大放小manage large enterprises well while ease control over small ones;市政府要辦的X件實事:X major projccts that should bc given top priority as designated on the municipal goverment's working agenda;兩個基本點:two focal points,two of the major points of the line set by the 13th Congress of CPC,i.e. upholding the four cardianal principles and the policies of reform,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nvingorating the domestic economy。
二、仔細斟酌,切忌想當然和對號入戚。
想當然和對號入座是翻譯中的常見病,其在漢語新詞的英譯中也屢見不鮮。例如,一見"投資熱點"(popular investment spot)便不加思索地譯作investment hot spot甚至investment heat spot。須知hot spot指的是"(可能)發生動亂的地方"(至少這一意思是主要的),而heat spot則在醫學上為"熱覺點"。又如,"門電話"中的"門"本是一條中繼線(-line),可不少人硬以door, gate, set等詞相譯,以為這樣才叫"對應"、"對等"。再如,俗稱大哥大的‘移動電話"本系cellular(有時簡稱cel)或mobile (tele)phone,或現實中,譯作walktel者有之,譯作portable phone者有之,譯作movable phone, moving tel者也大有人在。
三、形神兼備,盡量保留原文情貌。
有道是,翻譯即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因此, 凡原文具有或音或形或義等突出特征時,譯文宜盡量傳達,即使原文平平,譯文生動活潑一些也未嘗不可。比如,譯文chain debts或debt chain就活脫脫地表達了企業之間‘你欠我,我欠你"的‘三角債'內涵,較之譯文trimgle debts無疑更準確,更到位。又如, '拳頭產品'一說十分形象生動,但是筆者所見到的fist/ key/ hit /spearhead/ blockbuster/ competitive product等多種譯文似均未道出原文的原汁原味,筆者認為唯有譯文knock out product形神俱在,甚為妥當。
四、以"信"和"因"為標準,修正譯文。
如前文所述,新詞的翻譯與其他翻譯一樣,也應遵循"信"和"順"的標準。實踐中常有這樣的情形,或因為理解有誤,或因表達欠佳,或因為原詞的內涵發生了變化,到了一定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對某些譯文進行修改甚至另尋新譯。例如,"三通"的現譯文three links:link of trade, travel and post便是修訂原譯文three cxchanges-thc exchange of mails, trade and air and shipping services而得。又如,"外資"早期的譯文foreign investments因名不符實而被改譯為overseas investments;再如,動詞"開放"一說最早譯作ope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后也作了必要的修正,譯成了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所謂另尋新譯,主要指割舍那些表達欠地道的譯文,代之以讀者知之好之的新譯文。例如,"聯防"系指一種由警察和轄區居民共同參與的治安管理,其現有譯文joint/mutual defence和joint command of defence forces雖然均可達意,但怎么也不及英文現成表達法community/team policing地道。又如,"三陪服務"指的是有關人員為賺錢而在酒吧、賓館、舞廳、卡拉OK廳等場所陪客人喝酒.唱歌.跳舞。此語現在譯作three company services,筆者以為不妥,一是譯文中three services易產生誤解,以為有關人員每次必同時提供三種服務;二是以company譯‘陪"難以體現原文潛在的詞彩。其實,"三陪"之類的事西方也有,他們稱之escort services (陪伴服務)。
五、尊重習慣譯法,保持譯文的規范與統一
一些漢語新詞,特別是一些政策性較強的新詞,當其譯文經過實踐及時間的檢驗,證明已被世人接受并廣為使用時,擬不宜再‘推陳出新",以免產生混亂其至造成誤解。例如,"五講四美"已定型譯為five stresses and four-points of beauty,就沒有必要再新譯為five advocatings and four points of beauty;又如,(企業)‘大而全"的譯文1arge and all inclusive十分確切,再另起爐灶譯為large and complete或是self-sufficient不僅后來者居下而且實在沒有必要.例如, "一國兩制" 己定譯為one country, two systems就不宜改譯為two systems, one country或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s。
六、兼收并蓄,積累大量的或材。
一語多譯是翻譯中的普遍現象,漢英新詞的翻譯也不例外。因此,只要符合標準,特別是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表達法,均宜搜集在案,以備日后使用。例如,新詞"一次(性用)"因搭配不同,就有多種不同的譯法:一次削價:a bargain sale ;一次消費:one-time consumption一次付清:pay in full;一次償還信貸:non-installment ;一次處理:single/primary treatment ;一次成象照片:a Polarord picture ;一次性相機single use camera;一次性杯子:sanitary cup;一次性筷子:disposable chopsticks;又如,在煤礦專業中常見的術語有:一次采全高:full-seam mining;一次成巷掘進:simultaneous driving and supporting ;一次取樣primary sample等等。本文所兼收并畜的另一層意思是指某一新詞雖然已經有了一種甚至多種不錯的譯文,但是一旦有了更為理想的新譯文,不妨將其一并納入。例如:4暴利"雖已有excessive/extravagant/exov-hitant/sudden huge profit等譯文,但windfall profit也是上好的字眼。又如,"暴發戶"現有譯文upstart, parvenu,noov(e), nouveau richer (new rich)等,可口語中的jumped-up people也頗有味道。再如, "快餐"大致已有snack(food), quick meal, fast (food, meal), take-away, carryout等譯文,然而英文新詞MRE(meals ready to eat)卻也讓人耳目一新,欲舍不能。
總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社會生活在不斷變化, 新的事物出現了,新的概念形成了,語言作為一種載體,自然地要負起"負載"的作用,于是反應新事物,表達新慨念的新詞新語就大量涌現。筆者這里列舉的僅僅是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部分,可能是舉一漏百.但是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新詞新語的產生,它們的傳播或消亡也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達爾文有一句名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人將它略加改動,變成了"詞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應該是人們對待新詞新語的正確態度吧